LED产业:迎接洗牌 期待突围

2012-07-09 higent

从2009年以来,科技部批准天津等37个城市开展“十城万盏”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,今年,LED灯的推广应用已经跨入第三个年头。

  除了中央,各地方政府也推出了各种政策支持LED产业发展。政府推出支持政策的目的是鼓励LED照明产业发展,但是正是因为政府的各种政策利好,也让一些原本不在LED行业中的企业开始转向LED灯具市场,以求分一杯羹,他们的目的不是生产,而是获得政府的补贴。

  良莠不齐的LED灯具市场让消费方无所适从,由此带来的价格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产业的发展,诸多问题暴露出来,也推动了行业的洗牌。

  5000亿元的大蛋糕

  混战,从作坊到巨头

  一方面,国家发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,决定从今年10月1日起,禁止销售和进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;两年之后,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;四年之后,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。

  与此同时,科技部发布《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“十二五”专项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,提出“十二五”白光LED产业化光效达到(150-2001m/W),成本降低至1/5,芯片国产化率达80%。到2015年,国内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,形成20家至30家龙头企业。

  白炽灯的退出,为LED腾出的市场空间有多大?千亿元以上!

  22亿元的首批次财政补贴,5000亿元产业规模的大蛋糕,更为LED企业注入了兴奋剂。

  对于LED照明来说,利好的因素还有:国内电价在提升,而LED照明能省电80%;节能灯的价格在上升,因所用稀土受到政府管制而成本增加。可LED灯的价格却在下降LED灯与节能灯的价差,从目前的五倍十倍,今年年底有望缩小至三四倍。这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强劲的消费需求。

  挡不住的诱惑。

  “很多人看中了这个行业,都想进来分蛋糕。”本市一家LED灯生产企业负责人说,“大家都说LED是照明的一场革命,LED不仅节能效果明显,而且使用寿命很长,能够广泛应用于显示、照明、装饰等各个领域,这绝对是一个朝阳产业。”

  然而,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对于LED灯具更换后的照明效果,不少企业都存在疑虑,他们对LED灯的实际使用寿命、照度是否达标,后期质保等问题有一定的担忧。

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,为了抢滩市场,不少作坊式的小厂不惜以低价为诱饵,出售质量低劣的LED照明产品,在实际使用中,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了种种疑虑,搅乱了市场竞争。

  于是,我们看到狼烟四起,各路诸侯跑步入场、争相角逐。然而,谁能笑到最后?

     重量级企业

  跑马圈地

  生存,谁能笑傲江湖

  有公开资料显示,5月25日,跨国行业大佬欧司朗与无锡签约,将在当地新建LED组装厂,于2013年年底建成投产,主营业务为LED芯片的外壳封装。

  眼下,松下在中国生产的LED光源已占其全球产能的一半以上。

  台湾最大的LED封装企业亿光电子,近年先后在上海、成都、江苏天目成立了三家LED照明的工厂。

      今年,国内传统照明企业也纷纷开始了转型之路。对它们来说,凭借自身渠道优势,通过与LED中上游企业合作,直接切入LED照明领域,不失为一种最经济实惠的做法。

 

  1月,雷士照明与瑞丰光电在惠州成立合资公司,研发高端LED照明模组。

  3月,上海亚明出资人民币3000万元,与台湾大友国际光电、晶元光电合资,在江苏昆山成立LED照明产品制造公司。

  重量级企业跑马圈地大举进攻意图“做大做强”,而受到海内外照明巨头双重夹击,又分不到财政补贴采购一杯羹的为数众多的LED小企业、小作坊,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。

  在全国多达几千家的LED企业中,小企业占比高达90%。以天津为例,有规模的企业不过十来家,没有规模的小企业小作坊近百家。

  业内人士透露,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,一批LED照明企业已经开始死亡,它们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小企业小作坊。这其中,很多人抱着凑热闹的心理,听说这行挺好做,就狂热盲目地加入进来,半路出家的有,转行跨界的也有,准备根本不充分,被挤出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  另一方面,强者更强。产业的聚合度越来越高。记者刚刚查阅了上市公司德豪润达的半年报预告,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幅为20%至50%。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“公司LED业务的规模扩大,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能逐步释放等。”

  上市公司勤上光电的董事长李旭亮指出,要在LED照明高科技产业出成绩,需要长期大规模的投入,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,不可能1年到3年内就可以把这个产业做好。因为行业太新。好比50块木板构成的大木桶,短板决定它的装水量,即使解决了这个短板,可能没有留意另外还有一个短板。

  “LED行业洗牌是发展的必然趋势,只有在技术、质量、渠道、成本控制、资金上具备优势的企业才能最终笑傲江湖。”在首届LED行业IPO融资及私募股权投资高层研讨会上,深圳力合清源创投公司总裁刘建云告诉记者。

  生物学上“优胜劣汰,适者生存”的规律,似乎完全适用于市场化条件下的行业竞争之中。

  逐利

  资本的天性

  洗牌,谁是“催化剂”

  逐利,是资本的天性。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从来不会放过那些炙手可热的行业和企业。身披“节能环保”和“新材料”双重华丽衣衫的LED产业,自然引来各路资本蜂拥而至。

  记者统计了一下,2011年至今一年半的时间里,LED行业激增了15家上市公司。而在2010年以前的将近20年的时光里,国内LED上市公司数量仅有区区20家。

  今年的势头更是强劲。上半年,我国已有8家LED企业成功上市,其中6家登陆创业板。比去年全年的上市数7家还多。另据了解,一季度以来过会未上市的LED企业有4家,分别是南大光电、艾比森、金莱特电器、扬杰电子。截至6月15日证监会公布的共计574家IPO申请在审企业名单中,则有近10家LED相关企业正在排队等候上市。

  在完成上市的企业背后,总能看到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身影。

  据调查,LED照明,近一两年来一直是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最为青睐的产业之一。

  “现在是中国LED行业最后一轮机会,如果再不进入,未来进入的机会可能不多了。”一些私募基金经理如是说。

  事实上,今年以来,风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景气度一直呈下降趋势,这也导致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更趋理性,“热钱”不再像以前那样“剜到篮子里就是菜”,而是更理性更聪明。深圳展博投资研究总监罗四新表示,目前国内LED公用照明规模最大的企业年收入不到5亿元,在政策扶持下,行业有望在未来18个月内产生百亿级别的终端产品需求,从而推动LED行业形成规模效应。他建议,在选择投资对象上,一定要瞄准那些在技术、渠道、资金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大企业。

  资本决定产业格局,当前国内LED企业普遍是中小企业,面临着国内外同行的厮杀,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融资手段,只能消失或被边缘化……而上市企业是最有可能存活的企业,将通过兼并或逼死弱小的企业,从而减少企业数量。

电话咨询
产品中心
在线询价
QQ客服